加强中小学食堂内部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食堂管理人员素质
学校管理人员应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对食堂财务管理工作应同教学工作一样受到重视,一视同仁,带头按规定执行食堂内部控制制度。食堂岗位都要按规定持证上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利用各种机会对食堂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能力,为学校办好食堂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食堂管理人员职责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保证食堂内部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完整、安全,防止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食堂应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具体应做到:抓好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完善采购、验收、付款制度,严格执行内部牵制制度:加强资金监管,掌握资金动态。
(三)强化监督和服务,充分发挥内外部审计职能
教育、财政部门要定期对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于伙食质次价高、账目不清、收支及物资管理不规范的要限期整改;对挪用、转移食堂资金、违规列支乱发钱物或私设“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完善食堂成本公示和财务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一周食谱和每天的直接成本价格,每月通报和公布食堂伙食结余情况,并及时向学生伙食小组通报情况,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职能部门行业监督、学校内部民主监督的优势,真正津命学校食堂账务公开、民主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